2025年5月10日至11日,由华体会手机登录国际特色学校分会联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紫荆教育者学习共同体(WELC)主办,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中心协办,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承办的“2025紫荆教育大会”在南京召开。本次大会以“AI重塑教育生态 人才引领未来创新”为主题。
华体会手机登录首席专家、国家汉办原主任、原国务院参事许琳,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钱学森班首席教授、深圳零一学院院长郑泉水,协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汪明,协会国际特色学校分会理事长、国家督学、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校长、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原校长王殿军,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协会国际特色学校分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原所长王素,南京市教育局二级巡视员、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潘东标,南京市电教馆馆长陈平,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董事总经理宋吉述,协会国际特色学校分会副理事长范晓虹、学术委员会委员李颖、秘书长丁雪松等领导嘉宾,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位国际特色学校校长、教师和有关单位代表齐聚南京,共襄盛会。
开 幕 式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委员,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宋吉述致辞
宋吉述先生在致辞中表示,AI是教育变革的强大动力,将重塑人才培养模式。凤凰传媒积极探索AI加教育出版创新发展路径,通过打造“智羚学伴”等智能教育产品,实现从传统教育出版到“纸质为基、数智为翼”的的转型升级,为广大师生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教育教学服务。
华体会手机登录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汪明致辞
汪明教授在致辞中代表华体会手机登录向莅临本次大会的领导嘉宾表示欢迎,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谢。他表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人工智能技术应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助学、助教、助研、助管,推动教育课程、教材、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我们要充分发挥智能技术的变革性力量,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他鼓励,国际特色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全方位深度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学校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
华体会手机登录首席专家、国家汉办原主任、原国务院参事许琳讲
许琳女士在讲话中指出,国际特色学校在构建我国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进程中意义重大。作为教育对外开放的前沿,国际特色学校承担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国际化后备人才的重任,其发展过程彰显了我国教育体系的丰富性和包容性。她强调,办好国际特色学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兼具民族担当与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二是,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教师需具备国际视野、成熟教学方法,营造适宜人才成长的环境;三是,融合世界先进教育理念,创新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
主 旨 报 告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杨斌教授以《大学的窘境与革新》为题作报告。他结合管理创新视角与 “破坏性创新”理论,剖析高等教育面临的深层挑战与革新路径,建议院校差异化办学,聚焦特色理念模式,满足多元需求;精英院校更多关注教育公平,推动教育生态共融;教育者以长期战略思维关注被忽视的重大问题,促进教育系统可持续发展。
清华大学钱学森班首席教授、深圳零一学院院长郑泉水院士作了题为《AI时代,创生教育如何释放深层创新潜力》的报告。他表示,AI为创生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创新环境。教育要打破传统思维定式,鼓励学生在创新实践中深度探索,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他呼吁构建“创新人才第二赛道”,借鉴体育特长生培养体系,形成层级化成长路径,推动教育向创新型转型,培养适应 AI 时代的复合型人才,实现从知识灌输到天性激发的教育变革。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作了题为《教育强国建设与科技人才培养》的主旨报告。他认为,当前人才培养面临美国科技与人才遏制战略带来的国际压力,以及国内高等教育结构失衡、人文社科占比过高、工科人才供给不足等挑战,同时人工智能引发的产业变革也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他强调,需以数理基础培养为核心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与独立思辨能力,通过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扩大理工科招生规模,以应对复杂形势,实现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协会国际特色学校分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原所长王素作了题为《AI赋能下教师角色的“破”与“立”》的主旨报告。她认为,AI 时代教育培养目标和方式已改变,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甚至人类自身都因 AI 发生巨大变化。学校课堂和教学也因 AI 发生变化,如出现项目式学习、无教师课堂等新型学校模式。在此背景下,教师角色从知识传递者向学习引导者、活动设计师、评估设计者等转变,但帮助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本质不变,教育本质未变,改变的只是具体路径和方式。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教育学院教育领导力中心主任顾青作了题为《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主旨报告。她表示,尽管 AI 技术不断发展,但不能盲目夸大其在教育中的益处,需重视其局限性。AI虽然能辅助教师生成教案,但教师为了让课程有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仍需花时间打磨,所谓省时未必真正省时;AI 看似能应对教师短缺问题,实则只是拖延问题,未解决根本;宣称 AI 能打破教育工厂模式实现个性化学习也不准确,其设计常需要标准化学习结果,对个性化理解狭隘,且 AI 技术改善学生学习成果的证据有限,更多只是激发兴趣,未必能带来深度学习。她强调,教育的核心是师生关系与协作,教师专业反思和人文关怀至关重要,AI 应作为工具,在教师专业判断下辅助教学,同时要关注教育中的社会公平等根本问题,避免技术加剧教育分化。
王殿军理事长对国际特色学校高质量发展行业标准研制情况作了介绍。他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着手,详细阐述国际特色教育当前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强调以国际借鉴、中国标准,打造符合中国国情和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认证的目的是保障质量而非排名,将考虑多样性与分类评估,分层认证,不同类型学校标准有别。鼓励学校积极参与首批试点,共同推动国际特色学校规范、健康、高质量发展。殿军理事长的倡议获得了大会现场诸多优秀中小学校长和有关机构负责人的积极响应。
案 例 分 享
在课堂展示环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副校长李浩英老师邀请了南师附中学生通过与智羚AI阅读数字人互动,完成文本阅读与分析任务,提升了文本理解、信息筛选等多项能力,为智慧课堂的实践提供了生动范例。
北京市鼎石学校IT总监艾东以《AI赋能K12教育,激发学校新动能》为主题进行实践分享。他强调,在K12教育领域应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是关键。教育工作者要持续探索与创新,尝试本地部署大模型、建立本地知识库,不断释放创造力和生产力,积极应对各种新挑战,从而让我们的学生可以成为引领创新未来的人才。
圆 桌 论 坛
创新能力培养:学校教育的困境与突破
大会设计了多场对话活动。在“创新能力培养:学校教育的困境与突破”圆桌论坛中,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校长万玮、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朱焱、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党总支书记陈桂萍、杭州云谷学校科创副校长卢晓飞等嘉宾,在华体会手机登录国际特色学校分会副理事长范晓虹的主持下,探讨了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对话:AI时代教师的核心竞争力
“AI时代教师的核心竞争力”的对话环节则聚焦教师发展,华体会手机登录国际特色学校分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紫荆教育者学习共同体秘书长李颖与义乌市群星外国语学校总校长季建飞、珠海东方外语实验学校国际部校长杨晓峰等嘉宾深入交流了教师在AI时代应如何提升自身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变革。
南京市教育局二级巡视员潘东标以《重置系统,高水平育人模式的时代选择》为题进行总结发言。他提出,面对教育变革的时代需求,要以人工智能为技术驱动,构建融合 AI 技术的高水平育人模式。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全球视野,使教育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他表示,南京将联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等机构,在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等领域先行先试,形成可推广的“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为全国提供“技术赋能教育”的实践参考。
访 校 活 动
全体大会结束后,与会代表于5月11日分别实地参访了南京大学与常州威雅学校。南京大学本科生院院长、新生学院执行院长兼匡亚明学院院长王骏教授,以《关于拔尖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为主题进行报告。他紧密结合南大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前沿的培养实践,深入浅出地分享了高水平研究大学的新课程设置和个性化指导体系。报告生动且深刻,让代表们充分领略到这所百年名校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常州威雅学校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学校在全人教育理念引领下,融合中西教育优势的实践经验与丰硕成果。学校完备的教学设施,如丰富的各类专业教室、标准的气膜运动馆、设施精良的赛艇中心,都彰显着学校对学生多元发展的支持,不时引起代表们的赞叹。随后,参访代表与学校领导和老师围绕国际特色学校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大家纷纷表示,国际特色学校只要能紧跟时代步伐,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扬民族优秀传统和世界先进教育理念紧密结合,不断强化内涵建设、特色建设,就一定能够赢得更加广阔的未来。希望分会继续围绕资源共享、经验交流、前瞻指引等搭建学习平台,推动国际特色学校群体有序优质发展。
大会精彩瞬间
责任编辑:闫佳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