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两会,有关教育的声音都会引起广泛讨论。今年,全国人大代表、阳光龙净集团董事局主席林腾蛟带来关于民办教育的建议备受关注。林腾蛟认为,建设现代化强国,教育是基础。民办教育在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助力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民办教育的重要性,大力发展高质量民办教育,助力现代化强国建设。
当今世界,国家的竞争力源于企业、企业家精神、科技创新等等,但最根本的竞争源头在教育。放眼全球,国际上许多重要科研成果都出自民办大学和企业。在林腾蛟看来,正是依托优胜劣汰的机制,使民办教育拥有天然的灵活机制、创新基因和竞争优势,也使其能够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而成为推动我国教育体制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林腾蛟认为,民办教育对市场化因素的尊重,有利于教育人才价值的回归,为教育事业留住大量优秀教职人员,促进教学形式和教育理念的创新。近年来,教育人才流失率高于其他行业,尤其在一些义务教育阶段和老少边穷地区,高素质、国际化视野教职人员的缺失,制约了我国优秀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发展。
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高质量民办教育,亦有利于减轻政府在教育领域的投入压力。统计显示,我国一线城市公办中小学的每年生均培养成本超过5万元。2019年国家投入财政性教育经费为40046.55亿元,比2009年的12231.09亿元增长了3.3倍。目前,我国约有20%的学生就读于民办学校,而民办教育基本不占用公共财政资金,却为社会承担了近五分之一的公共教育服务。
关于如何大力发展高质量民办教育,林腾蛟提出了四点建议:
建议一:从国家长治久安和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高度,推动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
林腾蛟认为,基础教育是系好青少年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要从近年来香港发生的悲剧事件中吸取教训,进一步加强民办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民办教育运行模式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制约其发展不但降低全社会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而且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质性提升,在国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趋势中,民办教育将更有作为。
建议二:在政策执行层面,建议对民办教育实行“宏观调控,因城施策”。
教育事业关系民族未来,从国家政策层面,有必要防止其无序发展、恶性竞争。一些地方存在的“名校办民校”、“假民办”等现象造成负面影响,理应严格管理。但全国各地情况各异,部分地方政府“暂停新批民办学校”、“摇号入学”、“禁止民办学校跨区招生”等“一刀切”政策,学生家长存在较大争议,也不利于教育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林腾蛟建议,要分类指导,比如对公办校实行“摇号入学”,民办校实行自主招生;“因城施策”,允许县区级政府结合本地民办学校宏观布局与品质升级需求,合理控制民办学校比例。
建议三:支持更多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兴办应用型高校。
林腾蛟建议,大力发展应用型高校,对新形势下深化产教融合、扩大就业创业、培养各行业大国工匠、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加大力度,支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创办应用型高校;同时筛选一些办学实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民办高校,助力其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让企业的科研经费与大学的人才、研究资源紧密结合。
建议四: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创新教学模式,引领未来教育发展。
林腾蛟表示,民办教育办学机制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赋予了自身创新创造、升级优质服务的无限空间。多年来,民办教育不断加大师资和资金投入,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大胆融入AI技术、大数据等科技手段,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新时代人才创造条件。他认为,要鼓励和支持更多民办学校加快发展,创新办学理念、教学改革、人才建设、教育服务等方面,共同打造世界一流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作者:白伊美)
责任编辑:杜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