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2020年11月26日永州市政协五届三十七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
永州市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
根据《关于印发<永州市政协2020年度调研协商与监督工作计划>的通知》(永办发电[2020]13号)的协商课题安排,市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承办“永州市民办教育发展”对口协商。今年9月,市政协副主席宋可福率队,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主任王明兴担任调研组组长,市教育局、市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相关同志和部分市政协委员参加调研组,到宁远县、祁阳县、零陵区、冷水滩区调研我市民办教育发展情况。调研组到民办学校(幼儿园)现场调研,察看学校(幼儿园)校园建设和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配置,了解教师、学生、教育教学、管理、发展等方面情况,召开了6场(次)座谈会,听取了县区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和民办学校(幼儿园)的相关情况介绍及意见建议。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起草形成了调研报告。
从调研总的情况看,近年来我市民办教育快速发展,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需要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百姓教育需求。
一、现状与成效
(一)民办教育不断发展,已成为全市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农林生物学家、教育家、科学家、原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校长乐天宇,1980年回宁远县自费创办新中国第一所民办高校——湖南九嶷山学院。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市民办教育不断发展壮大。截止2020年10月,全市经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各类民办学校2287所,在校学生319001人,占全市在校学生总数的29.3%,教职工24817人。民办普通中小学和民办幼儿园在校生总数相对“十一五”末都增加了近50%,民办幼儿园数量和在园幼儿数都占全市总数的72%。其中:民办普通高中学校7所,在校学生9042人;民办职中15所,在校学生8536人;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培训机构11所,在校学生10180人;民办初中学校45所,在校学生42893人;民办小学33所,在校学生30356人;民办幼儿园1452所,在园学生157261人;民办培训机构 724所,在校学生60733人。冷水滩区,自2000年第一家民办学校蓝天学校创办以来,至今民办学校发展到203所,拥有校园面积1158亩,建筑面积50.85万多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6724.7万元,图书51.93万余册,累计投入12.06亿元,专任教师2784人,学生44319人。宁远县,民办学校发展到206所,教职工2470人,学生35329人。
(二)民办公助,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发展。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加大财政教育经费投入,要求在基础教育领域“鼓励和指导国营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鼓励集体、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办学”。民办教育由此起步。1997年国务院颁布《社会力量办学条例》,2003年9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我市认真贯彻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实施条例和国家有关发展民办教育的政策,市里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办学的实施意见》(永政办发〔2016〕40号),从土地、税收、奖补、学生资助、发展环境等方面明确了扶持政策,各县区相继推行了相关政策措施,促进了民办教育持续发展。2018年,市级民办教育发展资金拨付424.2万元支持民办教育发展。零陵区,将民办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区域学校调整布局规划,改善审批服务,创新合作机制,近年来引入社会资本15亿多元兴办学校,民办学校发展到230所,教师2982人,学生32069人。祁阳县,出台了《祁阳县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办学的实施意见》《祁阳县民办教育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评选方案》等多项政策性文件。县财政向辖区内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民办学校拨付本县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生均教育经费,将民办学校的学生资助纳入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学生资助体系,助学金、奖学金、困难补助以及办理助学贷款与公办学校学生享受同等待遇。从2017年起,县本级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在年检中被评定为优秀等级的民办学校发展,支持民办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支持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为:高中阶段学校10万元,初中7万元,小学5万元,幼儿园0.5万元)。鼓励民办学校(幼儿园)争创省、市级骨干民办学校(幼儿园),对于成功创建省、市级骨干民办学校的分别给予100万元、20万元一次性以奖代补资金补助。对于成功创建省、市级骨干民办幼儿园的分别给予10万元、3万元一次性以奖代补资金补助。坚持公办民办师资管理“一盘棋”, 在教师的选聘上,以“来去自由、双向选择、人尽其才”为原则,推进公办、民办学校师资共享,民办学校教师在评先、评优、晋职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教师一视同仁、同步管理、同等对待,在县域内民办学校任教的在编公办教师的“五险一金”缴费单位负担部分纳入县财政预算。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民办学校任教,鼓励公办教师积极应聘,畅通了民办学校聘用教师的渠道。目前,祁阳县民办学校从公办学校聘用教师达300余人。全县民办学校发展到276所,在校学生45118人。
(三)强化质量管理,涌现了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民办学校。市、县区教育部门引导、鼓励、支持民办学校创新机制和育人模式,打造特色品牌学校,培育了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民办学校。永州市黄冈博才学校,2013年创办于冷水滩,现有两个校区,投资2.3亿元,占地面积78亩,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规划科学合理,硬件设施全市一流,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民办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学校党支部被湖南省组织部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2020年秋季,增设高中部及高中国际班,形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十二年一贯制格局,在校学生2895人,专任教师161人。蓝天学校,2000年创办于冷水滩,现学校占地51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教职员工150人,学生2002人,80%以上的学生来自进城务工和下岗职工的家庭,其中寄宿生730人,留守儿童680多人,学校先后被评为市“书香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教育宣传先进单位”、“冷水滩区优秀学校”。永州日升学校,今年元月在零陵区动工兴建,九月第一期工程开学招生,学校占地130亩,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学校硬件省内一流,设备设施按省Ⅰ类标准配置,学生1260人,教师108人。潇湘源学校是按省示范性学校标准兴建的12年一贯制全寄宿民办学校,占地面积540亩,配套的研学实践营地3000亩,2019年9月正式开学,现有1300余名学生、100多名教职工,今年高考419人参考,百分之百上本科,其中一本上线138人。零陵区君诚学校,是零陵区委、区政府重点扶持的一所高标准、高品质、高水平的现代化寄宿制民办学校,由广东君诚博雅教育集团斥资1.5亿元兴建,隶属零陵区教育局,下辖桃江校区、接履桥校区和朝阳校区三个校区,在校学生1843名,教师137名。永州陶铸中学,2003年由公办祁阳陶铸中学改制为民办学校,由广东增城松田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异地新建,投资2亿元,占地面积近300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可容纳7000名师生学习和生活,现有学生5400多人,专任教师近300人。哈弗中学,2008年元月创办于祁阳县,按照哈弗模式先后创办了宁远哈弗中学、祁阳哈弗育才学校、哈弗小学,加盟学校2所(祁阳行知小学、祁阳哈弗光明学校),2017年组建哈弗教育集团,旗下学校在校学生6000余人,教职工400余名。明德湘南学校,是长沙市明德教育集团2016年与宁远县联姻创办的分校,一期工程于2017年9月建成开学,占地面积168亩,建筑面积69667万平方米,共有小学到高复4个学部,学生4150人,教职工230人。冷水滩大河映山幼儿园,2020年9月正式开园,建筑面积4000多㎡,硬件设施一流,在册幼儿共330人,教职工55人。零陵小太阳幼儿园,从2011年7月创办,到目前发展到三所幼儿园,成立了永州小太阳养正教育集团,被省教育厅评为“湖南省骨干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近800人,教职工102人。祁阳县唯优童教育管理有限公司,2005年6月创办幼儿园,现发展到三所幼儿园、二所培训机构,在园幼儿876人,在校培训中小学生762人,教职工120多人,幼儿园被评为“全国优秀民办幼儿园”。 宁远县中心幼儿园,2010年下期开园,被省教育厅评为“湖南省骨干民办幼儿园”称号,占地面积7726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现有幼儿600人,教职工80人。
(四)民办教育者奉献爱心,回报社会。民办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财政负担,减缓了入学入园压力,促进了就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市民办学校为社会培养了一批优秀学子,同时坚持献爱心,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今年1月29日,永州市民办教育协会向全市民办教育工作者发出了《关于全力支持打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阻击战的倡议书》。冷水滩永华学校、京剑学校、黄冈博才学校、剑桥学校、高峰学校、零陵君诚学校、零陵华阳学校、蓝山博爱学校、道县朝阳学校、蓝山辅仁学校、祁阳哈弗学校、东安天成学校以及江华、宁远等地民办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献爱心,捐赠善款,践行民办教育人抗击疫情的决心和感恩社会的责任心。截至2月12日,共筹集善款175.7182万元(根据受捐单位的收款票据统计),捐献给永州市、县慈善总会和红十字会,用于支持抗击疫情。
二、困难与问题
目前,我市民办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民办教育认识存在偏差。民办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公办教育担当的是普惠性教育,民办教育则是选择性教育的需求。民办教育虽然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但是二者如何界定缺乏政策依据,民办学校举办者认为自己应该获得“合理回报”。有的认为,民办学校资产属于私营投资者,政府没有投资民办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财政扶持民办教育是国有资产流失。有的认为民办教育收费高,加重了百姓读书的负担;有的认为民办教育质量差,耽搁了小孩的学习教育;有的认为民办教育办学不规范,不要搞民办教育;有的认为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竞争,影响了公办教育的正常发展,担心“发展民办教育会挤跨公办学校”。
(二)民办公助政策落实不到位。《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办学的实施意见》(永政办发〔2016〕40号)有关扶持政策没有完全落实。2018年,市级民办教育发展资金450万元,实际拨付424.2万元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有的县区,对民办学校执行与同类公办学校同等的免学杂费、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及学生资助政策等,财政没有按政策规定拨付到位;有的县区,民办学校教师的职称评定、培训,没有享受公办学校公办教育的同等安排;中小学的招生,从高分到低分学生排序录取,民办学校都安排在公办学校之后,没有体现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同等同条件招生录取;有的县区,普惠性幼儿园的政策扶持不到位;有的县区,对兴办民办学校的优惠税费政策没有落实到位;有的县区,没有将民办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规划和区域教育事业发展统一布局,存在民办学校用地难的情况。
(三)民办学校办学行为不够规范。民办学校的法人代表都是民办学校的控股投资者,为尽快收回投资,减少经济风险,将教育视为生意,做成产业,存在“功利化”倾向。法人代表考虑“抓资金、抓生源”的多。有的片面追求办学规模,以规模取得效益;有的投入不够,租赁或利用闲置简易房屋办学,硬件建设和师资力量薄弱;有的为招揽生源,夸大宣传,超计划招生,跨年度收费,造成无序竞争;有的追求短期效应,在教育教学中过分强调分数,偏重“填鸭”应试教育,影响学生的正常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有的幼儿园,幼儿教育“小学化”,不利于幼儿智力的正常发育;学校决策,投资者说了算,存在“家族式管理”现象,没有更好地发挥校长在管校治学上的创造性作用。
(四)民办教育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一是办学质量竞争日益激烈。随着百姓对教育需求质量的不断提升,公办和民办学校都面临以更好更优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取胜的竞争压力,没有过硬的办学质量和突出的个性化教学特色,将无法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面临被淘汰的局面。二是分类登记管理,要求更加规范。从2017年开始,教育部门按照2016年1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的要求,对民办学校实行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分类管理,要求民办学校明晰资产权属,规范内部管理,进一步严格民办教育办学准入关口。三是新冠肺炎疫情减少生源,资金压力骤增。民办学校的生源主要是打工族和社会低层人员的子女,受疫情影响,打工族失业,丧失或减少收入,给民办学校的生源造成影响。疫情发生以来,民办学校所有防控物资均为自筹购买;民办幼儿园实行按月收取保育保教费,疫情期间收入持续为零,但教职员工工资、房租、基础能耗等各项费用仍需照常支出,资金压力骤增。四是教师队伍不稳定、师资力量不足。目前,从总体上看,民办学校教师的地位与待遇比公办学校教师差,而且没有长远稳定的待遇保障,因此民办学校招不到好老师、留不住好老师、留不下年轻老师。招进来的年轻教师,都是把民办学校作为临时就业,一有机会就参考应聘到公办学校去了。
三、意见与建议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作出全面部署,强调“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合作办学”。民办教育已成为我市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要坚持促进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坚持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协同发展,以不断满足百姓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为此,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客观评价民办教育的积极作用,坚持促进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民办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教育深化改革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选择,在满足百姓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培养人才、安置就业、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民办教育已由过去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发展成为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促进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坚持“规范”与“支持”并举,协同发展民办教育。坚持在“规范”中“支持”,在“支持”中“规范”,引导民办教育更好地与公办教育协同发展。一是坚持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统筹规划,将民办教育纳入教育整体发展规划、教育区域布局及用地规划。二是坚持鼓励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民办学校,落实生均经费、学生资助、人才支持、教师职称和培训、税费减免等方面支持民办学校发展的公共政策,体现政府支持民办教育的公益性和政府的公共服务性。三是加强监督管理和服务。教育部门在贯彻教育方针、办学资质审查、规范招生、落实国家课程计划、教学质量评价、教育教学、学校内部管理等方面,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监督管理,并提供指导、服务。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加强财政拨付民办学校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引导民办学校更好的体现公共财政的公益性。四是加强对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和奖励引导,推行优胜劣汰。按照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完善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评估评价体系,充实加强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库的各方面学科专业的专家力量,组织或委托社会中介组织科学评估民办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实行优胜劣汰。对评估合格和优秀的民办学校,政府给予奖励;对评估不合格的民办学校,限期达标合格,不能达标合格的,劣汰退出教育事业,真正做到严把入口、放开出口。五是推进公办名校与民办学校联姻办学。将公办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成熟成型的好的管理经验带给民办学校,充分发挥民办学校的学位和好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功能作用,实现公办带民办,相得益彰,协同发展。六是发挥市民办教育协会在汇聚力量、促进规范、引导民办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通过“规范”与“支持”,建立起自动调节、规范运作、科学发展、健康有序的民办教育市场规则,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三)坚持立德树人,提升民办教育质量。民办学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从调研的情况看,民办学校在教育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一要严格执行国家教育部的教育计划和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大纲,按计划和要求施教;二要打造教学精品课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三要根据学生身体、天赋、兴趣等,因人制宜,发展特色教育、个性教育;四要减轻学生学习负担,遵从从幼儿园到高中各学段学生的身体、生理、心理成长规律,不提前增加学段特别是幼儿园、小学生的学习课程任务,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防止“填鸭”应试教育,不增加学生课外学习和作业任务,让学生轻松学习、快乐成长;五要建设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通过事业留人、感情融人、待遇稳人、培养提升等措施,千方百计建立能够立足本校、着眼长远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四)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机制,实现稳定健康发展。民办学校都是独立法人单位,我市有不少学生规模上千人的民办学校,需要民办学校尽快走出“家族式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现代管理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机制。一要理顺董事长与校长的关系及职责,正确处理好董事长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关系,正确处理好办学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厘清董事长与校长的职责,董事长对学校投资、发展等决策负责,校长负责管校治学,充分发挥校长在管校治学上的创造性作用;二要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等法人内部治理结构与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管理的有效性;三要建立健全民办学校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共青团、工会等群团组织的纽带作用,凝心聚力,增强民办学校发展活力。
(注:此调研报告作者为湖南省永州市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主任王明兴、 综合科科长陈敏)
责任编辑:杜小娟